歌劇界的王爺
1792年, 前一年莫札特剛死, 大家正在找他的遺體. 貝多芬22歲, 拜了位當代大師: 海頓, 和他學作曲; 美國白宮正準備要蓋, 法國開始試用斷頭台, 而清朝皇帝乾隆準備要開始練習英文聽力 (註一). 羅西尼這位音樂人, 就在這樣的一年中誕生.
貝多芬開創了音樂家獨立的社會地位, 而羅西尼則享受到音樂家優渥的生活. 他的生命很精采, 大概是音樂界中廚藝最好的一位美食者, 和北丐洪七公的鑑賞內涵不相上下。"Barbagliate",一種咖啡和奶油調和的飲料正是羅西尼所發明,而有名的"羅西尼牛排(Tournedos Rossini)",用奶油在平底鍋中將菲力部位的牛肉煎至合宜熟度,配以油炸麵包丁(crouton),以松露佐味後再加上一塊完整的鵝肝,唉呀呀~真是美食一道。
十九世紀前半葉,貝多芬(1770-1827)獨霸樂壇,是音樂界的國王;而藝術界中安格爾(Jean-Augue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及德拉克羅瓦(Eugene Delacroix, 1798-1863)的畫風正進行著精采至極的對比。
安格爾堅持絕對的準確,不允許任何即興散亂之作。在1806年的畫作 "拿破崙加冕"可看出安格對細節及光線的要求
德拉克羅瓦則完全走在不同的路上,他無意固守正確的素描和不斷臨摹古代雕像。他覺得色彩比素描功力,想像力比知識重要。下圖是他於1838年所畫的蕭邦肖像,在筆觸上可以明顯看出和安格爾的差異。
羅西尼和德拉克羅瓦一樣的,在傳統的義大利歌劇界中,開啟了一道嶄新的大門。奠定了義大利現代化的基礎。
現在常聽到的音樂在表情上很有戲劇性, 神童們要聽熟的, 三首就夠了.
1. 鵲賊序曲, 配器中的小鼓最吸人注意.(The Thieving Magpie)
2. 塞爾維亞的理髮師. 其中一位主角叫"費加洛 (Figaro)", 和莫札特所寫的歌劇: "費加洛婚禮"是同一個人. 我們進階版教材中有編寫莫札特這一首曲子, 你練好了嗎?
電動場中看過很多高中, 心中真的很想告訴他們: 幹嗎不找組鼓練呢?
p>
3. 威廉泰爾. 最廣為人知的是這一首, 卡通或戲劇配樂中常用,
p>
註一: 英人喬治. 馬卡爾尼於1793年訪中國五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