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音樂教育發展文化基金會
目前分類:寶活美展 (40)
- Nov 02 Mon 2009 01:54
漫話漫畫
- Sep 17 Thu 2009 02:01
落後的文明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新聞媒體又大幅的報導腸病毒肆虐的消息,衛生單位也一再宣導要勤洗手、注重衛生;已有幾家幼稚園更因為有小朋友感染而宣布停課了, 國小 老師更是繃緊神經,除了宣導以外更隨時注意生病學生的症狀與徵兆,深怕傳染開來。
一個國家重視國民的衛生程度,已成為是否列入「先進與文明」的指標之一。五十年前台灣物質缺乏的年代,連三餐溫飽都不可得,老百姓衛生的習慣與今日真是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甚至還以「不乾不淨,吃了不生病」來自我解嘲。
- Sep 07 Mon 2009 23:54
童玩「童玩」
儘管過去的我們是身處於沒有玩具的童年,小朋友卻會自創玩具、自編玩法。周邊的任何素材,我們都可以玩得不亦樂乎!
池塘快枯乾時,同伴們各自挖了一團的軟泥土,兩人一組,先由一人將手上的一團軟泥捏成稍薄的杯狀半圓體,然後由上往平坦的地上用力摔下,由於杯狀半圓體的杯口平均的朝下摔,裡面的空氣被擠壓下「噗!」的一聲,上方便被空氣擠破了一個大洞,此時對方小朋友便須從自己的軟泥中摘下一塊壓薄來填補對方的破洞;接著換另一小朋友摔,另一個替他補洞……最後看誰剰的泥土多就是贏家。
小小的年紀都視自己手上的軟泥為珍貴的家產,因此為了能摔出大洞贏取對方賠出較多的泥土,無不用盡心思將未摔出之前的泥土捏得薄薄的,加上摔下的動作要能均衡的將杯口同時覆蓋在平地上,力量又要大才可靠空氣擠壓摔出最大的洞;另一方要賠償補破洞的同伴,也很計較的摘下自己一小塊泥土盡可能的展延、捏薄來補對方的破洞,一來一往玩得臉上都黑黑的仍不善罷干休!
- Sep 02 Wed 2009 01:39
拾穗惜福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我平日除了撿拾柴火或到外海挖取貝殼外,一旦到了農民收割稻子的時節便又有新的工作了。農夫剛收割完稻子,我們幾位貧家子弟便尾隨其後做地毯式的搜尋,撿拾農夫遺落在稻田裡的的稻穗。每次彎腰拾起一根飽滿的稻穗時,內心總是興奮的!只要我們不逾越界線,大半農家是不會趕我們走的。等撿拾了一大把以後,趕緊先拿去角落藏起來再繼續撿拾,最後彙整成整捆再抱回去交給媽媽。
- Jul 23 Thu 2009 22:16
野台戲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小時候不懂什麼叫做「藝術」,只知道自己喜歡塗鴉,因為利用圖畫可以把自己的感情宣洩或寄託在裏邊;也很喜歡看野台歌仔戲、布袋戲或聽收音機裏的「廣播歌仔戲」、以及後來才有的「講古」──「廖添丁正傳」……在觀賞或聽聞之中,我可以運用想像、神遊於劇情的情節中而怡然自得。
先哲曾言:「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當時我年紀小,聽不懂大道理,在懵懂的認知裡我是不會懷疑戲的真假。正因為分不出現實與戲劇,常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融入戲裡的氛圍中,感情豐富到隨著劇情而痛哭流涕、久久不能自已……等到別人以異樣的眼光緊盯著看我時,我才害羞的躲到陰暗的角落裡。
除非王爺生日,否則廟前廣場是很難得有野台戲的演出。只要遠遠一聽到鑼鼓聲響起,我的神經細胞便會興奮得快繃出來──內心頓時浮升起節慶熱鬧的喜悅氣氛,即使五十年後的今天依然如此。回想當時,只要有野台戲的演出,鑼鼓聲一響起,左右鄰居的小孩便會端著小板凳趕到「廟場」佔位子。因為在正式開演前,照例都還有一大段「扮仙」的節目,若等到正式演出時才去,在大人們群聚圍攏過來觀賞時,此時是爭不過大人的!
- Jul 07 Tue 2009 00:20
被放逐的歲月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在四○年代,一切物資匱乏、經濟低迷,生長在貧窮鄉下、文化不利的下寮里海邊,每一戶人家的經濟情況相差不遠,雖然開學已有一段時間,但是我們十來個同班同學硬是繳不出註冊費28塊錢。每天上學最難過的便是要面對老師的詢問:「到現在還不繳,到底還要不要讀書?」
這一天,老師又把我們這幾位同學叫起來訓了一頓,最後竟然要我們回家去向父母討錢繳學費。我和蔡顯榮、蔡居財、倪朝雄、紀錦星、紀錦福…等十來個同一村里的難兄難弟們各個垂頭喪氣的往回家的路上走,赤著腳踩著路上的鵝卵石,悻悻然的回家去。明明知道回去也是討不到錢,卻還是得走這一遭。一個多小時後,又一個個晃回教室,當然是空手而歸。於是集體被罰站在走廊外面,心裡頭真是羞愧不已。
- Jun 30 Tue 2009 10:15
梁媽媽
- Jun 23 Tue 2009 10:27
婆祖啊!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童稚歲月記憶中親人並不多,印象較深刻的只有少數幾位,其中「婆祖啊」留給我無限的追思。
「婆祖啊」獨自住在一間破破的「土結厝」,空間狹小裡面幽暗,由於空氣不是很流通,屋內隱隱散發出一股霉味。駝背瘦小的身軀還綁小腳呢!乾癟的臉上佈滿著數不清的皺紋,聽大人說「婆祖啊」應該有一百歲了!雖然年歲已大,卻仍舊自己料理三餐,印象中很少看到她的家人來服侍。基於好奇心與憐憫之情,有時候我會偷偷的去看她,剛開始我有一些畏畏縮縮的,但在她善意的招呼下我才釋懷。
- Jun 19 Fri 2009 02:52
討飯的日子
在物資缺乏的年代,賺錢真不容易,尤其無一技之長的人更是生存不易。父親早年失親,自小便被托孤當長工,因而沒有接受教育,成家後僅靠著打零工以一個月三百六十元養活我們一家八口。
貧苦家庭最大的難處就是三餐的張羅,由於食指浩繁,一個三百六十元微薄的薪資,儘管在母親用心的省吃節用下勉強維持,但品質與營養可想而知,時常三餐只能吃大塊的蕃薯和著少許的米粒。由於實在蕃薯吃怕了,有時背著家人用勺子輕輕的撈起那少許的米粒和著醬油偷偷的吃,為此常遭到父母的責備;有時連配菜的蘿蔔乾都沒了,只好炒鹽巴當配菜和著蕃薯飯也是度過一餐。
- Jun 08 Mon 2009 01:09
娛樂舊時代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五十年前的台灣,雖然國民政府遷台已近十年,但是經濟仍舊蕭條,尤其鄉下地方資訊更是落後,一般老百姓的娛樂除了地方廟宇王爺生日時,每戶人家捐「丁錢」集資請來歌仔戲團或布袋戲演出時,鄉民才能有機會扶老攜幼的前往廟前廣場觀賞。
鄉下地方平日想看戲劇表演那是很困難的。當時電器用品尚不普遍,價錢又貴,不是升斗小民所能負擔得起,一般人甚至連電燈都捨不得開呢!印象中附近有錢人家首次買來一具收音機,長方體、壯觀的外表上面有幾個大大圓圓的轉扭,一旁還有刻著點狀的選台裝備。當主人插上電源、轉動圓扭選台時聲音便出來了,讓我們這些圍觀的好奇寶寶各個目瞪口呆。
- May 31 Sun 2009 00:38
肩挑童年往事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我身高僅有一百六十多公分,弟弟卻將近一百八十,每次站在一起講話時,我都必須稍微昂起頭來。思考我長不高的原因時,我自然而然的想起了童年往事…
當時鄉下沒有自來水,家裡的用水包括食用、洗滌的水,都需要到很遠的一口井去汲取,再挑回院子「過沙濾」,然後再提進屋內的大水缸儲放。我是長子,從小學一年級起「挑水過沙濾」便是我的例行工作。
矮小的個子肩上橫著一根扁擔,兩頭垂掛重水桶,搖搖晃晃的挑水回去過沙濾,一趟兩趟……一天至少也要來回六、七次,才能將水缸填滿,每天挑得我縮頸硬撐,眼睛直冒金星。
- Apr 23 Thu 2009 00:14
空順治仔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空順治仔」是一位精神異常者,平日在梧棲舊街遊蕩,由於未具有攻擊性,因此鄉民並未排斥他。
小時候只覺得他好可憐,穿的破破爛爛,有時候傻笑、有時候嘴中碎碎念;肚子餓時,會到傳統市場的垃圾堆裡翻撿可食的東西,晚上則以紙箱當床蓋上唯一的家當──破棉被。
有一次看到野狗竟然欺負他,所謂狗眼看人低,欺善怕惡的傢伙竟然在狂吠下節節進逼,「空順治仔」露出驚懼的眼神步步退縮。雖然當時我年紀小,順手撿拾路旁石頭便往野狗丟,狗跑開了,「空順治仔」又展現出他的招牌──傻笑。此時在近距離下,我才發現他的眼神深遂異於常人,好像活在自我的世界內,走不出來…
有一次在大樹下才聽到一位老爺爺談論起「空順治仔」的往事:「空順治仔」原是日據時代國小的校長,有一流的學問又娶了一位日本的美嬌娘,沒想到台灣光復後,太太被遣回日本、自己的宿舍又被充公,甚至被指控為漢奸;經過一連串的打擊與刺激下,「空順治仔」發瘋了,只得到處流浪。當時民生困苦也無社會福利制度,雖然鄉民有時候也會同情的給他一點吃的,但是大家生活都不好過,也只有眼睜睜的看他到處閒逛。此後每當我看到「空順治仔」時,不只是同情他,甚至還對他心存敬意。
- Apr 10 Fri 2009 09:17
兩個包子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體貼呵護、鼓勵上進、助人於無形」是我的恩師國小四年級導師── 戴碧雲 老師最貼切的形容,如果我今日能有些微的能力為人服務,這都要感 謝戴 老師的身教與「教育愛」的傳承。
- Apr 07 Tue 2009 12:34
抓螃蟹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未開發前的梧棲海邊,當潮水後退,裸露的沙灘上萬頭鑽動,原來挾著大剪刀的招潮蟹,各個從洞內鑽出覓食。當人們靠近時,小小的身軀便迅速的鑽入洞內,但只要站立靜止不動,不多久各個蟹兵蟹將又探頭探腦,謹慎的爬上來,一雙外星人般的棒形眼睛,左右掃射,一有動靜馬上收兵回洞。我們幾個小蘿蔔頭,屢抓不到下,有帶工具的便開始挖掘,洞很深又有叉路,等好不容易發現時,牠又敏捷的竄出,鑽進附近的洞裡,真是讓人吊足胃口。
當我發覺牠們的習性後,心生一計,首先我雙手各捧一把的海砂,走入沙灘中間,當然此時附近的所有招潮蟹通通躲入洞內,我像木頭人一樣一動也不動,慢慢的等所有的螃蟹爬出洞口,很放心的走遠後,我這個木頭人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雙手的泥沙與地面平行的橫掃過去,此時被掃到的螃蟹在昏頭昏腦下各自逃命。此時好戲上場了,由於在慌亂的狀況下,有時一個洞內鑽進兩隻甚至三隻螃蟹,而螃蟹的「排他性」很強,先鑽入的會以牠的大剪刀去趕後來進來的,在打打殺殺中,後進的終於被趕到洞口,此時在旁等候的我,便好整以暇的順手抓起。
當然抓螃蟹是要有一套的技術,要不然在大剪刀伺候下,被夾到的滋味可不好受。
- Mar 31 Tue 2009 12:20
抓小鳥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麻雀是壞鳥,常常偷吃農作物造成嚴重損失,是每位農夫想盡辦法要驅趕的對象,尤其每到田裡稻穀結實纍纍時,成群的麻雀便仗恃著牠們優異的飛行技術與超高的警覺性大肆的侵入啄食,為了驅趕,農夫們還真是繳盡了腦汁。
村內的農家子弟被授權用盡方法保護農作物,於是紮稻草人驚嚇牠們,沒有想到 一兩 天後便宣告失效;改成在田埂上的柱與柱之間懸掛瓶瓶罐罐,讓風一吹動發出聲響驅趕,不多久,小鳥習慣了又不怕了,可惡的是成群的小鳥竟然站在稻草人身上或綁瓶瓶罐罐的柱子上向人們示威。小孩子拿來鉛桶、鋁盒猛敲打,這邊被趕跑了,牠們又飛到另一邊啄食,常讓小朋友疲於奔命的吆喝卻也無可奈何!
老爺爺教小朋友拿來「雞罩」放在庭院中,抬起一邊用一根豎立的小竹筷支撐,下端綁一條媽媽縫衣服的細線,將其延長放在門內,雞罩內放一些稻穀,外面也灑幾粒。小朋友便迅速的躲入門內從縫隙觀察庭院的動靜。靜止了一段時間後,樹上的小鳥俯瞰四周無人便飛下來啄食,先從外緣吃,一面啄一面四處觀望,最後進入「雞罩」的有效範圍內時,說時遲那時快!小朋友順勢拉動細線,支撐的竹筷倒了,雞罩整個蓋到地面。小鳥一驚慌,卻已被關在籠子裡了。這種抓鳥的技術只是偶爾成功一次,大半因為小鳥機警,一發現竹筷移動便拼命往外飛走,時常稻穀被吃光了小鳥也飛走了,真是「抓鳥不成蝕把米」!
- Mar 29 Sun 2009 20:27
即席演講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由於 戴 老師的關愛,讓一顆懵懂幼小的心靈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也因為老師的鼓勵讓我勇敢的從怯懦、封閉的陰暗角落裡走出來迎向陽光!
記得當時為了博取 戴 老師關愛的眼神,上起課來全神貫注,深怕遺漏一絲一毫的教誨。回到家裏忙完家事後,更是挑燈夜戰、苦讀到深夜。一個才十歲左右的小孩,又是生長在物資生活相當貧乏的年代,竟能忍耐外在環境的艱難,堅強的面對困境,如今想起來還真是不可思議呢!
有一次 戴 老師上語文課,他講解文章的寫作方式要有條理、要有感情,又說「演講」可以訓練心思的縝密與反應的速度,對寫作文章有相輔相乘的幫助。講完後出了一道題目「我的家庭」,要我們練習上台演說。頓時教室內鴉雀無聲,每位同學都低下頭來。
- Mar 25 Wed 2009 23:48
池塘驚魂
池塘驚魂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小時候住家的後面是一個很大的橢圓形池塘,四周種滿梧桐樹,間或穿插幾戶人家,池塘的主人就住在其中。每當大朵的黃色花朵開滿樹梢時,倒映在池塘上煞是美麗!
- Mar 23 Mon 2009 09:24
印墓粿
印墓粿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清明時節,鄉民都會到墳場祭拜祖先,如果只是「掛墓紙」大半在天亮以後,若是家有喜事或有錢人家則會選擇清晨四、五點鐘天未亮時,到祖先墳墓「掃墓」。此種儀式隆重,除了準備牲禮及十二樣祭品之外,最後還會灑墓粿、拋銅幣,意為給孤魂野鬼分食與盤纏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