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儘管過去的我們是身處於沒有玩具的童年,小朋友卻會自創玩具、自編玩法。周邊的任何素材,我們都可以玩得不亦樂乎!

    池塘快枯乾時,同伴們各自挖了一團的軟泥土,兩人一組,先由一人將手上的一團軟泥捏成稍薄的杯狀半圓體,然後由上往平坦的地上用力摔下,由於杯狀半圓體的杯口平均的朝下摔,裡面的空氣被擠壓下「噗!」的一聲,上方便被空氣擠破了一個大洞,此時對方小朋友便須從自己的軟泥中摘下一塊壓薄來填補對方的破洞;接著換另一小朋友摔,另一個替他補洞……最後看誰剰的泥土多就是贏家。

    小小的年紀都視自己手上的軟泥為珍貴的家產,因此為了能摔出大洞贏取對方賠出較多的泥土,無不用盡心思將未摔出之前的泥土捏得薄薄的,加上摔下的動作要能均衡的將杯口同時覆蓋在平地上,力量又要大才可靠空氣擠壓摔出最大的洞;另一方要賠償補破洞的同伴,也很計較的摘下自己一小塊泥土盡可能的展延、捏薄來補對方的破洞,一來一往玩得臉上都黑黑的仍不善罷干休!

    元宵節的燈籠更是自創自做,有錢人家的小孩是買彩色紙糊成的筒狀、可上下折疊伸縮的燈籠,漂亮是漂亮就是怕蠟燭傾斜,一旦蠟燭歪了,便要火燒「糊仔燈」了!我自己製作的便不怕燒起來。

  首先向農家討取長得太老、不能賣的大蘿蔔或地瓜、南瓜,然後以鐵湯匙小心的由上往下挖取蘿蔔的中心白肉,為了能讓透光性較佳,必須小心翼翼的刻、挖,使外皮能儘量薄,技術更精進時還可在外皮鏤刻圖案。裡面的下方要刻成一小平台,由底部釘入一根長釘子好插上小蠟燭,上端左右兩側穿洞繫上小鐵絲,如此便是一個最具環保概念又安全的燈籠了。看著別家小孩羨慕的眼光,我神氣十足的刻意到處閒逛,因為這是用錢也買不到的哦!

  至於平日最常玩、印象最深刻的有──需具有技巧性的「橄欖仔比準」。「柑仔店」賣有醃製的橄欖,大人吃過後將橄欖子丟掉,在我們眼中這些都是寶。小朋友撿來清洗過,先曬乾後再放入罐子內,外出時口袋內都會裝上十來粒。我們每人會選出一粒較大的放在泥土上磨光,兩頭尖尖的也都磨掉──外型類似縮小的橄欖,這一粒我們稱它為「王」,是我們參加「橄欖仔比準」時的獨門利器,寶貝得很呢!

  遊戲的玩法如下:三、五個同伴相約於屋旁空地上,先在地上畫兩條平行線,距離約兩大步,一個一個輪流先站在下面的橫線後,將自己的「王」放在手心往上面前方的橫線拋出,看誰最靠近線,然後依照靠近的距離長短作為出場的先後順序。

  每人先交出兩粒口袋內的橄欖仔作為「公本」,然後依順序先由第一位出場。只見這一位小朋友用一手捧著「公本」另一手拿自己的「王」站在第一條線後,小心翼翼的將「公本」往前方另一條線的上方擲(灑)出,第二位小朋友先看灑出的橄欖仔分佈的情形,指出自認為最難打到的一粒──譬如剛好分佈在一前一後緊鄰的位置上的前面一粒,由第一位持「王」瞄準後擲出,若能打到又不碰到其他的橄欖仔,這一堆橄欖仔便全被他贏走。若打不到或碰到其他粒便算失敗,輪由第二位上場。

  由於事關自己心愛的「財產」與面子,遊戲進行中,兩旁圍觀的小朋友無不摒息觀看,等要指定打那一粒時,其他小朋友也會七嘴八舌的提供意見給有權指定的小朋友。一旦被神準的小朋友捧走「公本」時,大家會很不甘心、又心疼好久後再各自從口袋中掏出兩粒出來繼續玩下去……

  為了面子也為了贏得更多橄欖仔,每位小朋友平常有空無不勤練瞄準的技巧與灑「公本」的訣竅:太遠了不容易瞄準,太聚集了又很難打到指定的那一粒,即使打得到還要預防碰到別粒。所以「灑」的功夫就益顯得重要了,瞄準的技巧、丟擲的力道更是輸贏的關鍵呢!

「阿寶啊!還不回來吃晚飯……」「猴死囝啊!玩到不知晚……」在各家的老母聲聲催促下,大家才全身髒兮兮的回家去。當然幾家歡樂幾家愁──單看每一位小朋友口袋的外型豐滿或乾癟便可窺知一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提大奏 的頭像
    小提大奏

    小提大奏的部落格

    小提大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