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於民國94年設置「一人一樂器,一校一藝團」之計劃網站:www.musickid.org
首頁設計提供家長簡潔明瞭的連結提示,由此進入弦樂團,長笛團,部落格,論壇,及幼兒音樂教育。

網站功能主要為學生影像資料庫 (Database) ,由首頁選擇所學習之樂器,進入弦樂團或長笛團後,點選「聯盟學校」的動畫連結即可進入影像資料庫。


影像資料庫收錄計劃中每一位學生之各學習階段的演出影片。時至2010年,資料庫影片數量為56,000餘支。資料庫以Dreamweaver程式編寫網頁基本架構,Flash程式製作動畫,配合PHP(Personal Home Page)腳本語言進行檔案管理。
學生影片依樂器分為提琴及長笛二大類,由首頁依樂器進入分類後,學生個別影片資料以就讀之學校作為下一分類依據。網頁中提供學生姓名的搜尋功能,以方便尋找特定對象之檔案。對不熟悉電腦操作的家長,可經由一般搜尋引撆,於搜尋欄位鍵入孩子所就讀的學校校名及姓名,即可連結至此資料庫。
藉由影像資料的彙整,每位學生皆可建立年鑑型式(Chronicle)的學習檔案,完整地呈現學生之各學習階段成果。教師配合其他評量方法,如:問答、問卷調查、自陳法、評定量表、檢核表、討論等,可更全面性地了解學生在認知、技能、情意上的學習成效。
影片收錄以學生為主體,內容包涵學生評鑑影片、音樂會演出影片、及參加音樂比賽影片等。並彙整教材示範演奏影片及教師音樂會影片,以利學生反覆觀摩參考。
教育現場的人物組合以學生、教師、家長三個團體為主要架構。學生學習歷程與進步情況的定期評鑑影片收錄,除可養成學生自我評量的習慣,並增加教師、家長、及學生三個團體間相互溝通的機會;在個別團體內其效益仍相當顯著,教師間經常利用影片資料進行個案討論以增進教學技巧;家長藉由欣賞其它學生的影片便於了解自己孩子在學習歷程中的定位點;學生可相互觀摩以吸收彼此優點。在器樂學習上,若無學習歷程檔案的建立,紙筆及口語皆難以完整地描繪出學習成效。
在教學方法中的技能發展方面,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強調基礎技能展現的重要,教師應提供良好示範,提示重要技能,供學生嘗試、觀摩、理解,並給予充裕的時間和機會,在各種情境中演練實作。」資料庫中收錄教師示範演奏的影片,藉由網路的普遍性,學生可重複性地觀摩教師示範影片,並在時間的安排上有更彈性的選擇。
課程綱要並指示教師應「尊重學生對藝術主題的詮釋或各種問題解決的方式,對於學生合宜的表現,給予積極、正向的回饋。」教師在課堂中配合運用紙筆作答及口語問答之評鑑形式,且依據學生影片中所記錄的演奏內容,使用考核表及撰寫評語,提供更為客觀的(Objective)回饋,作為家長及學生自行練習的依據。
影片中比賽的記錄影片及教師的示範影片點閱率極高,可說明這些影片提供學生一個極具體的參考價值。
聯盟網站建立學生完整的影像資料學習檔案,家長可多加利用,與孩子共同欣賞自己及他人的演出影片,藉以增進演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