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is the art of thinking with sounds." Jules Combarieu

講的真好,簡直就是聽想 (Audiation) 的另一註解

************

今天本沒時間寫東西,看到隨機相片中出現這張,很感動,想留下來

又論壇中吳紘寓主任貼了一張有關大腦和音樂的主題,就順手寫一寫

文中儘量不用專用名詞,觀念了解比較重要

********************

"學音樂使人變聰明!!"

幾十年了,這還是很熱門的口號

在大腦的神秘面紗還沒被完全揭露之前,還會繼續熱門

************

"成就",是先天條件和後天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二者都很重要

天威都難測了,更何天份,正是:先天難知

一對雙胞胎,科學環境可以把他們後天的成長環境控制一樣

但,因先天的因素,二人成就還是不可能完全相同

科學家天天都問著:這"先天"到底是什麼?怎麼產生的?如何運作?

教育學習的研究,到底的主題即是:大腦

自然真的是偉大,能進化出大腦如此高階的CPU

重量約1.5公斤,內約有50億-100億個神經元

一個個的神經元連結在一起,才能構成系統來運作

下圖:神經元的連結

圖像截自於國家實驗研究院:http://www.narl.org.tw/tw/topic/topic.php?topic_id=71

神經元數量為50憶到100憶?

那100億的幸運兒不就是50億的二倍聰明?

人類的智能運作不是以神經元數量的多少來決定(還好~~)

而是以這些神經元的連結而作用,連結的越緊密,運作的越順暢

鬆鬆垮垮的100億,不見得會比紮紮實實的50億運作的快

頭大腦重,不見得較聰明

出生到二歲這段時間,是這張網路發展的最快速的時期

下圖從出生到二歲腦神經元的連結發展情形

密度越高,越是聰明

上圖取自: http://www.answers.com/topic/brain-development

問:那要如何才能讓密度更高?用針車仔來織?

數目龐大的神經元,基本上是用不完的

他們就像一群社會新鮮人,有工作就分派出去,相互連結合作

工作量越大,就分派越多數量,連結也越緊密

不一樣的是,沒被派到的,就終身米蟲,沒有第二次機會

觀念是:Use it or lose it. 

所以,要盡量派工作給他們,讓更多的神經元都有就業機會,適得其所

對大腦的工作,指的即是對知覺所提供的 "刺激"

對孩子,需在所有的知覺上提供刺激

眼睛接受越多的色彩刺激,視覺小組即覺得工作量增大,系統即要求更多的神經元來分擔

運動覺,觸覺,聽覺,都是

嬰兒要讓他爬,要多抱他,要多聽音樂,要多看鮮艷的色彩,道理即是自此而來

就音樂而言,孩子的空氣中就是保持有音符的流動

不用一次買一堆,一個星期一片CD反覆地聽即可

放多沒用,只是一堆聲音,要反覆,才能讓孩子從聲音的辨別進入到對音樂的意識

別看不起孩子,所以只播放兒歌

巴哈,莫札特,像極了李白的詩句,意精文湛,很適合的

這主題,一篇寫不完,下次有空再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提大奏 的頭像
    小提大奏

    小提大奏的部落格

    小提大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