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紀校長 文章擷取自:憨牛慢拖

從小我就不喜歡說話卻喜歡塗鴉,內心裏面的「極樂世界」或「地獄人生」我從不會訴說、也沒有人願意聽,惟有信手塗鴉方能宣洩。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是否就是心靈一片空白?純真?小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否就是幼稚?無知?

撿到揉成一團的漫畫紙屑我會小心的攤開,心靈便可馳騁在短暫虛擬的漫畫世界中;玩伴借我一本漫畫書,在如獲至寶下我會迅速的溶入情節中與畫中人物出生入死,隨著不同漫畫書的主角際遇,我會內化成為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只是回到現實,我又恢復成怯懦的貧寒子弟。

看多了就想畫,在沙地上畫,可是很快被風吹平;畫在牆上大人會罵、畫在日曆的背面,因為撕過頭也會被責罵。等到讀小學了,課本的空白處便是我揮灑的空間。主角從四郎、真平大戰魔鬼黨到盡忠報國的岳飛,情節任我安排。常常自畫自話的嘻嘻哈哈,不明底細的大人還一度以為我精神有了毛病哩!

小學三年級因為在圍牆上塗鴉而遭受到椎心的屈辱,但是並沒有澆熄我想畫的衝動;初中因為被同學栽贓──將漫畫書放在我書包內,於週會安全檢查時,教官以私帶漫畫到校的罪名將我記過,卻也沒有嚇退我畫畫的熱狂;好像一進入繪畫的殿堂,人世間的醜陋、陰險、現實、功利便可擱置一旁,眼前展現的盡是烏托邦的人間淨土。

小學四年級戴碧雲老師在一次上課中,我因為精神不濟導致快打瞌睡時,突然一時興起,就在課本的空白處畫起了人物寫生畫──將戴老師漂亮的臉龐與神采描繪下來,因為須要一面抬頭看老師一面低頭看課本,沒想到此動作竟被戴老師公開表揚說我很用功,並且要同學向我學習……羞愧的良心使我再也不敢不專心了。

年歲漸長,僅管已走入純藝術領域的創作路線,「愛看漫畫」的習慣卻是沒有改變;當了老師後,發現學生有人愛看漫畫就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為了要學生專心、也為了不抹煞學生的興趣,只要漫畫的內容不要牽扯到黑、黃色,大半我會告誡後暫時保管,等到放學時再請其帶回去──因為很多漫畫都是學生在街上書店租來的。

漫畫猶如現今的網路遊戲,在虛擬世界中可以縱情發揮自我,偶爾當作消遣即可,如果入迷到影響現實生活中的課業或作息,尤其誤把虛擬當實際、不食人間煙火那便有害,有識者當克制自己,警惕自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提大奏 的頭像
    小提大奏

    小提大奏的部落格

    小提大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