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知道標題中的名字怪怪的


只是, 因為是聲樂, 想起了詩詠師, 一位很優秀的音樂人


++++++++


西元2000年時的文章, 剛好寫到莎拉布萊曼, 找出來, 和大家分享


+++++++++++


 


2000年三月十六日星期五晚上, 真是熱鬧.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男子籃球隊, 挾著去年全美大學總冠軍的聲勢, 今天開始進入全國總決賽的賽程. 這種大事, 是整個密西根的球迷守在電視前的報到時間, 沒人會錯過. 這種比賽對這整個大學城而言影響多大? 看一下1999年時的例子, 您也許會了解.


 


1999年初時, 在最後四強總決賽時, 密西根一個不小心輸球的結果, 造成校區的球迷放火暴動, 上了全球的新聞. 學校排名因而下降不少, 那年的密西根州立的排名是全美第三大的舞會及酗酒學校. 招生結果大受影響, 二名主力球員為了雪恥而延畢, 終於在2000年拿下密西根州大的第二個全美冠軍, 也沒有再被列入舞會大學的黑名單中. 第一次的NCAA總冠軍是在1979, 當年的主力球員就是當今肴名的職籃球員: 魔術強生.


 


還有一件事剛好也卡在這個重要的晚上, 讓人好生為難. 歌劇魅影的原女主唱, Sarah Brightman 在我家隔壁的體育館舉辦新專輯 La Luna 的全球巡迴演唱會. 二個活動都不能錯過, 設定好錄影機, 確定不會錯過籃球賽之後, Sarah 的音樂會就是今晚的主戲了.


 


說到Sarah, 回憶真的是不少. 民國八十年旳時候, 我正在圖書館讀對位, 一位好朋友從後面走來, 將耳機套在我耳上, 告訴我, “Yang, 聽看看!” 從那一刻起, 令我著迷的不只是這一生對Webber音樂的喜愛, 對其中那位女主唱美的不能再美的聲音更是無法自拔. Think of Me,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All I ask of you, 等等, 這幾首精典曲子, 沒人能替代她的聲音, 首子寫的好已經是不下話下, 唱的人聲音之好及詮釋之美真的是讓我魂牽夢引. 那一二年, 我沒有辦法一天不聽這塊專輯, 光是卡帶, 我聽壞了三卷. 98年聽過歌劇魅影的現場, 出來後, 極為失望. 因為, 音樂進行的同時, 我腦中聽想到的是錄音帶中的音響及音色 一比下來, 現場的演唱, 一無是處.


 


這份對她音樂的迷戀, 我怎能錯過她的現場音樂會? 哪怕是今晚就是籃球總冠軍賽, 我還是選擇她的音樂會.


 


Sarah 的演唱會錄影帶坊間都有, 看過的人都知道, 她音樂會的舞台佈置及服裝是超極的棒, 很有大牌的架勢, 但聽音樂會不是來看熱鬧, 她的音樂才是要緊, 這是他的新專輯發表演唱會, 主打歌是70年代 Paul Simon 的曲子, Scarborough Fair.


 


對不起, 聽了很失望, 現代電子樂器的濫用, 平凡的編曲, Paul Simon 的經典已立, 這首老歌新唱, 真的是口水歌. 沒有作曲人材了嗎? 沒了Webber 真的就沒法有Sarah自己的好曲子了嗎? 主打歌及大部份的新曲都是很New Wave 的風格, 玩的是氣氛, 賣的是她的歌聲, 但都不是實質的音樂作品. 上半場的前四首曲子, 聽到來就麻痺了, 因為音樂風格都類似, 再美的聲音, 在音樂上沒有變化的話, 也只是一個聲音, 聽久了就沒感覺.


 


直到 Pie Jesu 的出現. 這首曲子, 應該說大部份WEBBER 的曲子, 我們可以在下幾期的文章中作些曲式分析上的討論. 寫的真的是太好了, 就那幾個音, 就那幾句詞, 音樂所該有的藝術郤都有了. 一個個的音符從Sarah的口中唱出, 直刻人心. 沒有人擋的住這音樂的力量, 全場為之瘋狂. 這首曲子我聽過最失敗的版本是在她的一塊錄影帶中和一個小孩子合唱, 那個小朋友可能應為緊張, 整首走調了, 真是可惜.


 



 


下半場, 音樂平平, 但舞台效果很有看頭, Sarah 及二個伴舞的就用鋼索吊在空中演唱. 在空中喔! 二個伴舞就好像空中飛人一樣地, 飛來飛去, 翻來覆去. “那音樂呢? Yang” , 對不起, 全忘了. 下半場唱的曲子只有五首, 三首新曲子, 一大堆合成樂器, 二首結束曲. Sarah 和我一樣, 特別喜愛Wishing your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在她的錄影帶中, 歌劇魅影的曲子, 就只有這曲每次都有出現, 其它很特別的曲子, 只有在一塊錄影帶中她唱了WEBBER 在和她戀愛時寫的曲子 Music of the Night. 這二首能相比. 能為自己心愛的人寫出這樣的曲子, 這音樂的一生, 一回便夠!


 


 


 



 


 


最後一首曲子是Time to say goodbye. 一首不是WEBBER寫的好曲子. 這首的好, 和其它的曲子一樣, 沒法用文字講個清楚, 要領會一首曲子的美,不只聽看看,而且需要您自己在鋼琴前彈看看. 在沒親身的音樂經驗之前, 這只是一首好聽的曲子, , 若你試看看自己演奏這首曲子, 自發性地演奏而不是單看譜地解讀音符, 您會更能體會到作曲者的巧思. 所謂的音樂了解, 在這個程度上也許會有更深的體悟. 您先試看看, 然後再來看下面的分析



 


 


 


副歌前奏奏完之後,朗誦型的樂句出現。從一開始的朗誦樂句開始, 你自己彈看看和聲如何一個個地引回到副歌的大調去, 如果您真的坐在琴前, 下這個朗誦句的和弦看看! 下不出來?沒關係,先找旋律出來。 這是首G大調的曲子,注意一下第一個音在G大調扮演的角色。這首聽起來的感覺為什麼會那麼地不符合我們的聽覺(第十一個小節處)? 因為, 作曲者的把戲玩在把這大調原本該下第一個和弦, 也就是 G 大調用五級的D和弦替代了(這方法,WEBBER也常用). 用五級來作曲子的起頭, 然後接一級掛留和弦(四音), 再解決到三音, 四音下到三音的感覺聽起來的就像是坐海盜船一樣地, 心中的搖盪找到了一個著力點, 第二次的同句反覆時, 聽想的到和弦根音一拍拍地從4, 5, 6, 7 的級進進到一級, 然後, 一級不給你來個安安份份的一級, 就是和前一句的手法一樣, 再作一次海盜船(一級和弦的四音降到三音), 這二句, 便奠定了這首曲子作曲手法的創意及成功. 接著要接副歌的一級和弦, 在朗誦句的一級和副歌的一級中間, 作曲者加上了小小三個小節的過間和弦, 畫龍點睛, 真的是令人讚賞. 他換用五級的掛留和弦, 換了不同的海盜船, 但效果一樣, 再回到我們聽覺上最能接受的和弦行進, 從四級接五級, 讓副歌的一級呼之郤出, 不出來都不行. 高潮在這兒建到最高, 然後最具賣點的主題: time to say goodbye 就順理成章的出來了. 副歌當然是這首的大賣點, 賣在哪兒? 從作曲的手法來看, 平平實實的, 沒有什麼好說的, 但就是美, 這郤是作曲人最難作到的地方. 副歌的手法就是一級, 五級, 六級, 然後到四級作半終止回到一級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也是這個半終止). 就這樣. 整個副歌的架構就是只有這樣. 把旋律拿掉的話, 這個和聲架構, 毫無特別可言, , , 他寫的旋律就是那麼美, 那麼地令人感動. 這種曲子, Sarah的演唱是錦上添花, 沒有的話, 本身曲子的和聲, 節奏上的架構及旋律的構思, 就是一首完美的作品. ,


節奏上, 二分拍的曲子, 作者用了一堆三連音, 讓整首子的節奏不再是像普通流行曲一樣的單調在那裏 ti ta ti ta , 二分三連音的使用, 聽起來就是讓人有要死不活的快感, 要動不動的, 要進不進的, 跟著曲子作動作看看, 如同達克羅茲的方法看看, 您會覺得在這個曲子動起來的感覺和其它同速度的曲子動起來完全不一樣(例如用國內的流行曲比較看看). 這就是節奏上的運用.


為了讓副歌不會在一再的反覆中變的無趣,編曲者把它移高了一個全音,變成A大調。這是首管絃樂團的編制,一開始,低音用大提琴的撥奏,銅管的利用,加的很深。打擊部份小鼓在副歌的節奏,定音鼓的點綴都是用的相當好。絃樂的效果是最簡單的手法,但卻飽飽地提供了和聲。男聲部份用不同的音色來代表。曲子只是重覆,倒底編曲者是如何地設計,讓我們不會聽厭?他的結尾的和聲就用的更巧了,最後那四個和聲的應用,您自己試看看。


很大膽地這樣講, 在老師的階段, 您應該要聽的出掛留音的使用, 和莫札特及巴哈一大堆的例子一樣. 和聲學的書本中,掛留和弦的篇幅很大,但若無真正的體驗, 書上的東西迪必竟不是音樂,而這一首所謂的流行曲子,就是一個很好的掛留和弦塵用的範例。您也應要能聽想到副歌中的和弦行進, 朗誦曲那兒, 真的是有點難, 絕對沒錯, 但副歌的和聲行進及節奏架構是相當的平凡, , 聽的出來了, 有了這些和聲的架構, 您能否在鋼琴前彈出這個和聲行進, 用塊狀和弦即可, 然後即興創作出自己的另一首旋律?


聽的到音樂了?想想,像中文一樣,能否把您聽到的東西寫下來?您自己若有這樣試試,也許您就更能體會要國中國小的孩子在沒有足夠的音樂經驗及字彙之前作那些艱難的聽音考試是多殘酷的事實。不是寫譜不重要,而是教學及學習上的順序是否有重新考量的餘地? 


絕對音感?絕對音感若無音調式認識作基礎,絕對音感並不是唯一的利具。以這首曲子為例,絕對音感的人在副歌聽到的第一句旋律(time to say goodbye這一句)是D,G,#F,A,G。在後面轉成A大調時,同樣一句,絕對音感的人聽到的是,E, A, #G, B, A,一個有調式為架構觀念的人在這同樣的旋律下聽到的是,sol, do, ti, re, do,不管這句移成什麼調子,應該都要聽到這個調式才能夠下一級,五級及六級這三個和弦。若單有絕對音感,聽的出聲高沒錯,但對曲子的行進及調式的認識還是會有問題。請不要誤會絕對音感有什麼問題。沒有!絕對音感是一種天生或訓練得來對音高的一種辨識能力,但音樂的合成是音高經由一定的系統排列後才變成音樂。音樂並不是單單一個個的音高。


教學上,您介紹孩子聽這首曲子,若單就聽,再怎麼聽,也是只有在您問“好不好聽啊?”得到孩子“好聽!”的回答。單單聽是沒什麼用的。我們無法跟孩子傳授我們自己聽到這個音樂所產生的感覺,正如同一篇文章我看和您看絕對不會有相同的感覺。要有感覺,我必需要先看的懂這篇文章才行。


這首曲子副歌的和聲行進,若孩子有適當的和聲語句,五或六年級的孩子應可以自行利用這架構作自我的旋律創作。也就是,老師演奏同樣的和聲行進,一班四十個小朋友,應至少有十首不同的旋律創作。為什麼要這麼作?要體會一樣技術之美,最佳的欣賞角度是從創作及實際行為為主。如同一位不曾寫過書法的人,很難去體會那一豎在這個字中佔有多重要的地位及需要多少的功力,“看起來就是一豎嘛!有什麼大不了的?“ 自己有創作的經驗才能體會到一個優秀的創作好是好在哪兒,而不單單只是感官的反應,”哦!很好聽啊!“正如同,許多人(把括我在內)很難去體會莫內的畫是特別在哪兒?畢卡索的畫倒底在畫什麼東西,內含了什麼一般畫家作不到的功力。


       


        聽完這場音樂會的感覺,Sarah的聲音是無庸置疑,真的是太好了。但曲子上真的是不行。就是那一個調調。和Enya 一樣,第一張的WaterMark 樹立了人聲錄音及應用的新曲範,曲子也是作的一級棒,但只有一張。演奏藝術沒有好的作品來演,真的也是頭大。單聽我講也許不準,去買塊來自己聽聽,我是沒有這塊專輯,有好的曲子,別忘了告訴我!Webber的曲子能講的倒是很多,若您有興趣,選個曲子,我們一起來分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提大奏 的頭像
    小提大奏

    小提大奏的部落格

    小提大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