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成立了一個部落格可以讓大家發表想法, 歡迎大家使用, 把孩子的習琴心得和大家分享.
http://tw.myblog.yahoo.com/yangtaob

看到了附件這支影片, 回想到以前在美國的日子. 五年! 就眼前現在, 想起來還是好長的一段時間, 但仔細地回想在那兒的一日一日, 卻又覺得快的令人無法想像. 天天就是讀書看書, 想! 想! 想! 心中有千百個對音樂教育的疑問待解, 一天廿四小時, 就是在腦中自問自答:『為什麼不那樣作? 為什麼不這樣作? 到底該如何作?』也許是自己經歷過學府體系,也體會過嚴苛的邏輯思考磨鍊,在教育上,會有一些和大眾較不同的體驗。我相信『對興趣的好奇心及鑽研』是一切學問建構及專長發展的基礎。
從年輕當音樂老師開始,心中就有一千萬個為什麼。「為什麼人家帶出來的合唱團那麼棒?」「為什麼美式足球中的Marching Band表演地如此精采?」 「為什麼慕特、高威能演奏的那麼好?是天份? 是努力? 要多少的天份? 又要多少的努力? 我練一輩子, 可能會像那樣嗎? 我是那塊料嗎?」『我要如何當一個更好的音樂老師?』「要如何教出更棒的學生?」問題一個接一個, 全是一連串的問號.

這期的商業周刊封面上也提到: 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不是答案. 給答案當然快, 孩子省事去想, 家長更為方便. 但這整個思考訓練上卻少了最要緊的「腦力運作」這個步驟. 我們這個世代是很標準的『背多分』訓練法, 意見不可以太多, 背好答案是得高分, 變好學生的最標準方式. 現在角色輪替, 換我們這個世代當老師了, 以前的現象比較少, 至少我是如此, 我不想再用我以前被教的方式來教學生.

也想到了凱圍及俊良. 二位年輕人都為了追求音樂上更高的修練出國了. 好像昨天還在, 今天卻離我們好遠了. 俊良是二年前剛籌備弦樂團時認識的. 二年來的相處, 他在這兒找到發揮專長的地方, 而且也盡心盡力地為教好每一個學生而自我要求甚高, 他是一位很優秀的年輕人, 將來更會是一位很棒的弦樂教師, 祝福他們二位一切平安順利, 心想事成.

http://163.23.82.210/musickid/school/school_file/20060821_141450_4854059[1].wm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提大奏 的頭像
    小提大奏

    小提大奏的部落格

    小提大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