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調至星期五,四點10分上課。

泰和習慣星期五下午放學後上課。會排星期一,設計上是希望讓教師群在教完市內南郭、民生後,直接再接泰和,很簡單的邏輯,想把市內線都排在星期一,讓老師更安心地上課。
泰和好處在於是利用下課時間上課,所以較有彈性。大家看一下星期五的課表,都是市外,所以,我們要專留一組人,在四點十分時到泰和上課,這組人,可能就不能跑完整的路線,也就是,他們鐘點會較少。

家長們對時間改變的第一感覺是:和才藝課時段相沖。才藝?小提琴也算才藝,不是嗎?而且是社會認知上,極為優質的才藝。平心而言,就師資的優良,弦樂團教師的技能涵養及人文素質相比起一般的才藝教師,誰較更為有合宜性擔當孩子的老師?要找小提琴老師或一般才藝老師,哪樣比較困難?更遑言優質的小提琴老師!!有時候想想,太容易得到的事物,會忘了珍惜,人不都如此!!

收集全縣許多家長對這件事的回應,他們最重視的才藝是:英文。這是一個迷思,全台灣的家長好像在發英文燒,因為,許多家長不會,進而覺得要孩子英文一定要強,將來才有出人頭地的一天,進而把英文當成一門『學科』研讀。

弦樂團二年了,認識了許多許多全縣的好朋友家長,倒是可以和好友們一起分享教育面的些許看法。

學問上,粗分為二大類:『理論知識』及『應用知識』,二樣知識都極為重要,缺一不可。理論知識是一種內在的知識,不見得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應用知識是一種工具,用這樣工具來向其它人表達傳遞理論知識。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位好的提琴老師,他的音樂素養及提琴能力,即為一種自有且別人無法把持的理論知識。當這位老師用國語或台語和孩子們進行教學溝通時,即正在應用『國語』或『台語』這二樣語文上的「工具」來傳遞知識。這位小提琴老師也能寫書來一次傳遞更多的學生,但他需有『寫作』這樣「工具」;用說的不懂,用讀的也難,當然也可以像聯盟一樣製作DVD或CD來簡化溝通介面,但作這件事,他需有『攝影』、『剪輯』、『錄音』、『整合人力』等等更多樣化的「工具」。他若英文好,就可以使用『英文』這項「工具」來對只會英文的人傳遞所涵養的知識。一個人所俱備的「應用工具」越多,他就可以把「理論知識」傳遞給更多樣化的人。

「工具」及「知識」是二回事;這二回事一樣重要,但大多數人,忘了這二回事有先後次序上的排列。孩子學英文,您是把它當成要給孩子的「工具」還是「知識」?會講國語不見得了解古文觀止的文章,每個字都懂,但整篇看起來就不懂。同理,全美國會講英文的美國人,不見得每個人都體會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的十四行詩。國語及台語,對大多數你我而言,是工具,不是知識。很少人會因為要學國語而讀國文系,一樣,很少人要學英文而讀英文系。國文系所傳授的知識,不見得能應用在麵攤上點一碗陽春麵加滷蛋。就大多數孩子的學習而言,英文只是工具,是將來用來表達知識的一樣工具。

孩子身上,先要建立的是知識。而使用工具的能力培養,需要的是環境。

就商場上而言,銷售、管理都是一門知識,不是會講英文就會作生意。要把孩子培養成家長作生意的翻譯,倒不如家長專心把生意作好,然後請更專精的專屬英文秘書,現在多的是;因為,你的孩子說不定在醫學界或其它領域更有天分,而他不會講日文,只要他是人才,自然會有會日文的人將他的知識傳給會日文的人。

就生活面而言,學英文是當下台灣國文環境下的一項補充能力,課是要上,但並非第一順位,將來會以英文當成職業的人很少,正如同以國文素養當工作的人不多一樣。腦袋空空,會講英文或任何一種語言都沒用。不管是哪種語言,把孩子培養成有知識的人才,而不是只會「英文會話」的人。

就音樂而言,音樂是一項知識,是一樣脫離任何工具的技能,是不管使用任何語言的人類生活中一樣重要技能。你的孩子應先把握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把音樂學好,然後,在環境合宜下的條件下,學會德文,會日文,會法文等語文上的工具,來和更多人分享他在音樂上的知識。

彰化縣孩子們現在所上的弦樂課程,是很珍貴的一門終身技能培養課程,全世界我還沒想到哪兒有像彰化縣一樣如此的課程。「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你孩子在這兒所學會的,可以應用在任何語系的國家。要學英文,街上選擇多的是;要上這麼好的提琴課程,恐怕難找。家長若因英文課或其它才藝課,而犠牲掉這門課,只能說聲抱歉,每個人價值觀不同,不必勉強。

專長知識才是核心,語言工具是應用。

這門『親子教育辨思』課程,應可上足二個學分,希望有時間,能和更多家長聊聊,相互交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提大奏 的頭像
    小提大奏

    小提大奏的部落格

    小提大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