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今國內學術界最流行的所謂 ”行動研究”, 研來究去, 所寫出來的報告終究還是停留在學術界中打轉, 和最前線的教師應用, 還是有一段距離. 音樂教育上最大的哲學戰要數 30 到40 年代 Mursell 及 Seashore 二位心理學家的口水戰. 很精彩.
那個時候全世界的音樂教育者都相信音樂性向這個東西, 試著要去和智商測驗一般地去測出每個人音樂性向的高低. 但, 這音樂性向倒底是個什麼東西, 沒人有確切的答案, 更何況去測驗這個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東西. 這二個就對音樂性向的看法有相當大的差異, 有興趣的人可參考那個年代的 Music Educator Journal, 二個人你來我往地發表文章, 相當有趣.
六十年後, 我們對音樂性向的了解有比較好了嗎?